作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地区,银川市兴庆区以“兴系你”综合服务平台为枢纽,创新打造“需求链精准识别、资源链多元整合、服务链智慧转介”三链协同机制,形成覆盖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的救助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类社会救助从“生存保障”向“发展赋能”的跨越式提升。
构建动态画像机制,精准识别救助“需求链”
数字化动态监测体系。编制《兴庆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综合评估指南》,依托宁夏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及“宁夏救助通”小程序,对900户困难家庭开展经济、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多维度调研,建立一户一档“精准画像”。目前,通过“宁夏救助通”移动端实现人脸识别认证、电子授权等便捷服务,累计采集数据3000余条,实现“数据采集-精准筛查-闭环处置”全链条管理。专业化救助顾问团队。制定《“兴系你”救助顾问管理办法与激励机制》,招募近8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组建救助顾问团,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对因灾、因病等突发困难家庭48小时内启动应急评估,避免“沉默少数”漏救问题。动态化需求清单管理。通过平台分析康复护理、就业赋能等高频需求及个性化需求,形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支持、就业赋能、教育帮扶”等8大类29项的需求清单,动态更新需求数据300余项,以困难家庭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试点工作以来,救助顾问主动发现并实施救助320人次,通过联审优化救助方案47例,差异化提升救助标准20%。
打造服务资源超市,激活多元参与“资源链”
政策资源集成供给。联动卫健、教育、人社等31个部门,梳理形成基础保障、残疾人照护、教育资助、就业帮扶、产业扶持等共93项帮扶政策“政策清单”。纵向整合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慈善项目三类资金池,建立困难群体“基础生活包+专业照护包+发展支持包”分层供给体系。社会力量规范参与。引入30余家单位入驻“兴系你”救助资源库,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助餐服务实行阶梯补贴,居家照护限价30元/小时,较市场均价降低40%。建立“家庭满意度回访+第三方评估+财政绩效评价”三重监督机制,设立年度“最佳服务案例奖”,对成效显著的创新做法给予专项奖励,提升服务达标率。慈善资源精准对接。通过社区慈善基金项目,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筹款14.1万元,同步对接医保政策,实际自付费用降低80%。为235名失能高龄老人和80名困境儿童募集价值7万元医疗款物和2.3万元的学习用品。在经营场地供给、建设补贴及运营补助等方面让利,链接5家养老机构为困难家庭开展助餐助洁、帮办代办等普惠服务,惠及1200人次。
创新智慧转介机制,拓展救助帮扶“服务链”
智慧平台即时响应。开发“兴系你”线上服务平台,设置“微心愿”发布、需求匹配等功能模块,累计完成需求对接200余次。线下打造2个标准化“兴系你”民生暖心驿站,配备专职社工提供“9助”服务,实现“家庭需求标签”与“服务资源标签”精准关联。中山南街一名长期依赖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平台“一键求助”功能,在24小时内获得了爱心企业为其量身打造的腹透“安心舱”。个性服务精准供给。推行“心相伴”个案帮扶,通过1名社工+1名乡镇(街道)专干+N个资源方代表的“1+1+N”模式,解决住房改造、就医陪护、课业辅导等特殊需求5例。新华街“红脚丫”儿童实践基地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子女课后托管难题,实现“救助一人、改变一家”;胜利街非急救转运平台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送医服务,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标准体系全域辐射。兴庆区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标准化流程再造、数字化平台支撑,形成12项标准化操作规范,构建起“数据画像精准识别需求、多元主体协同配置资源、智慧平台高效链接服务”的新型救助生态,月均服务量突破200人次,发展型服务占比从35%跃升至63%,服务响应时效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为全区社会救助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县域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