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利通区委社会工作部以统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社区主阵地,将社区“微治理”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区“微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共进”, 以家庭“小细胞”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打通了联系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建强“一个堡垒”,激活社区红色微动能
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发挥乡镇“大工委”和社区“联合党委”作用,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落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制度,城市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红管家”四级组织架构,农村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微治理”整体覆盖、无缝衔接,构建基层“党建+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建设“五支队伍”,提升社区服务上台阶
建设优质化社区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充实基层党组织末端力量,平时邻居有什么零零碎碎小问题,党员们积极出面做调和,听居民心声,解百姓之忧,在居民楼里就地化解邻里小矛盾,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党风廉政教育,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
建设专业化社区网格队伍,深度融合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双报到党员、社区民警,充分挖掘社区老干部、社区能人、多方联动等志愿力量组成网格员,通过网格员下沉“走格”,常态化开展了网格巡查工作,促使他们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解压阀”、社区事务的“智囊团”,为社区治理添活力,推动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规模化社区志愿者队伍。整合多元化服务资源,让“陌邻”变“睦邻”,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领带头作用,成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志愿队等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义诊、睦邻市集、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服务,加强邻里联系,促进邻里融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精细化的服务,打造基层治理创新惠民服务的新格局。
建设品牌化社会组织队伍。联合心理健康协会、户外运动协会、书画协会、文艺说唱团等,通过“阵地+队伍+活动”三大融合,共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文明创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纵深推进“绿色生活”渗透力度,以一人带动一家人、一人带动一群人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绿色社区建设。
建设规范化文化活动队伍。坚持将社区作为孵化培育“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主阵地,着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践行文明”“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作用,通过开展文艺汇演、联欢会、茶话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把服务做真做实做细,织造和谐社区幸福网。
建好“三个平台”,缔造社区民主新活力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暖心驿站等功能室,与双报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共同开展创城攻坚行动,为小区安装公益广告、规划停车位、重新粉刷墙壁等,进一步发挥好“双报到”力量,实现资源链接到社区、力量整合到社区、服务下沉到社区,用“双报到”赋能基层“微治理”。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调解室,在居民小区全覆盖打造议事长廊、畅言角等嵌入式议事场所,通过打造“一社一特”统筹治理品牌,推动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居民诉求“就地管”、居民服务“零距离”。
搭建民主自治平台。社区监督指导多个小区业委会成立及换届,搭建民主自治平台,依托居民议事会、民情民意恳谈会等商讨解决办法,真正做到“社区事务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社区管理大家评”,引导居民从靠社区管的“局外人”化身为民主自治建言献策的“主人翁”,不断为社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下一步,利通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积极探索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需求,从基层治理过程中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发,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舒心、最暖心的“幸福港湾”。